刘博上课笔记

1 minute read

Published:

Lesson 1:信息来源

  • 可参考的信息来源:
    • 国自然(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)
    • 中国科学院
    • arXiv
  • 顶刊制作周期一般是两年,虽然有两年时差但也是算很新的了。
  • arXiv 的文章分为两种:Journal Paper & Conference Journal Paper
    • 其中 Journal Paper 一般帮助较大,因为 Conference 的除了顶会的比较有影响力以外其他的不如 Journal Paper。
  • ArXiv CS

Lesson 2:论文

论文

  • 题目:用什么方法 解决什么问题 / 得到什么结论
    • e.g. ____ based on ____,前面往往是个 model
    • 题目是 abstract 的浓缩
  • 关键词:5-7 个,一般与 abstract 结构对应
  • Reference
    • 数量大于等于 50 篇
    • 一般是 APA 格式
    • 一般来说高等级的刊引用的也是高等级的刊
    • 潜规则 1:你要投稿到哪个期刊,你的 ref 里就要有这个期刊的文章
    • 潜规则 2:同一个期刊的引用次数不能超过 3 次,最好控制在 2 次
    • Hint
      • 每篇 paper 都有唯一的 doi。
      • 不要尝试用 AI 找文献,大概率是假的。
      • AI 领域的文章,建议搜索时间控制在最近两三年。

内容

  • 创新
    • 横向对比(跟别人比),纵向对比(跟自己比)
    • 对于一个大问题,一般都是分解成小问题,对于小问题我们来完成 contribution。
      • e.g. 尝试复现了别人的方法,然后要有自己的创新点

文献搜索

  • 常见的文章类型
    • review article
      • 邀请制的,期刊让有名的教授帮忙写,发在自家期刊
      • 帮助了解业内发展情况与历史,研究热点,对未来 perspective(对领域不了解时可以看)
    • research article
      • 研究性质的文章。
      • 想知道其他人是什么研究,什么方法
  • Google Scholar 格式:[作者]-[期刊,年份]-[出版商]
  • 查询期刊分区:https://www.letpub.com.cn/index.php?page=journalapp
    • 中科院 2025 年排名争议较大,2023 年较科学一些。
    • 根据 JCI(Journal Citation Index)分区,得到的叫做 JCR(Journal Citation Range)。
      • Q1, Q2, Q3, Q4 的 Q 是 Quarter,但是不是标准的 25%。
    • SCI 与 SCIE:SCIE 是电子版的 SCI。这俩都属于 SCI,不用纠结,基本一致。
    • WOS:这个确实一个区是 25%。
    • 中科院分区或许更合理,1 区占比小(5%-10%),越往下占比越大。
    • 其它指标
      • IF(Impact factor,影响因子)
        • 看趋势图,能看出这个刊是在变好还是变差
        • 自引率高可能不好,可能有暗中操作
      • 预警(Unhold)
        • 有学术操纵问题,e.g.,图片复用、学术勾连(审稿开后门)
      • OA(Open Access)
        • 文章比较好水,但是每年要一大笔钱(当然学校可能报销)
          • 参考:1 年 5 万人民币
        • 投稿不建议投 OA,但是不投 OA 的话又比较难,审稿周期也会变长
          • 如果投 4 区 SCI,或许也不错?
  • 文献下载:https://scihub.net.cn/(对于不是很新的文章)
  • 小常识:同一出版商下,投一个 1 区被拒了,再投另一个 1 区大概率被拒,所以只能不断降级。
  • 看文章一定要看 1 区顶刊文章
    • 顶刊官网可以看新闻

软件

  • Adobe Illustrator (图片处理)
  • Endnote
  • Matlab
  • PyCharm

图片的重要性

  • 只看图的 caption 就能明白文章大致内容,而且图好看,那大概率就可以送审了(笑)
  • 可以使用专门的科研配色

Lesson 3: 写作

Introduction

  • Intro 非常重要!编辑是只看 Intro 和 Result 的。
  • Intro 的目的在于给别人介绍他不熟悉的东西
  • 结构
    • 研究问题是什么
    • 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
      • 重要意义,e.g.,研究风力发电,为了保护环境保护人类
    • Literature Review,别人怎么做的
      • 你要强调别人有多”不好”,才能对比出你的好😏
        • “虽然某某解决了什么问题,但是它在某某方面不尽如人意。”
      • 文献综述的承上启下作用
        • 承上:可以用文献综述来说明上面的重要意义。
        • 启下:当把别人的方法 apply 到我的问题上的时候,会发现一些并不完全适配的小问题,是别人没有考虑到过的。然后就可以紧接着写我是怎么解决的。
    • 怎么解决的
      • 概述方法,不要像 Methodology 那样详细描述(Methodology 会有详细的公式等)
      • 最简单的方法:给所有方法的集合体起个名字,比如”某某 framework”
        • This research proposed Blablabla Framework.
      • 大问题拆小问题,明确哪个小方法解决了什么小问题
        • Note:不要写我认为可能有用但是我实际上没有用到的东西。论文里所有东西都是有用的。
      • 通过量化的表格或者可视化的图展示结果,并且对结果分析原因
        • 消融实验(纵向对比)
          • 1+2+3 能得到这个结果,那么 1+2 呢?1+3 呢?2+3 呢?1、2、3 分别单独用呢?1、2、3 谁作用大?
        • 横向对比
          • 跟别人,也就是已有的方案比较。证明自己是最优 / 更优的。
      • 对比完之后就可以下结论:我切实地解决了 blablabla。
  • 看 review article
    • review article 会有对当前已有问题的总结
      • 问题是什么原因产生的
      • 现在用了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
      • 得到了什么结果
      • 不足的地方又是什么
    • 感兴趣的话,可以把 review article 总结的 100 多篇文献的 Abstract 都看一下(100 多篇文献的摘要加起来大概也就一篇文献那么长,可接受)
    • 当不知道研究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的时候,可以看别人的 Introduction 是怎么说的,把多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综合起来

Abstract

  • 结构和文章结构一一对应
  • 8-10 句(一般来说 2+3+3+2 可能比较好看),200 词左右,不超过 250 词,严格控格式和字数
    • Intro 固定两句:研究问题是什么,研究难点(默认有研究意义)
    • Methodology 约两句:提出了什么方案,包括哪几部分
    •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约两句:做了实验,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框架在什么什么上面有多少多少提升,说明了有效
    • 现实意义 约两句:现实问题解决,带来收益?
    • 不包含 Literature Review

Summary

  • 与 Abstract 类似,但没有硬性格式要求
    • Methodology 部分更加详细
    • 不会说现实意义,一般直接包含在 Intro 的部分里
  • 找 AI 做 Summary 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格式输给 AI。

一些其它东西

  • 一篇论文的正文大约有 3000-3500 词。
  • 看一看顶刊文章,学一学写作风格,模仿然后魔改成自己的😏
  • Review 型文献一般不做 Summary。
    • 适合的用法是,直接让 AI 做详细的总结,然后向 AI 提问,比如定义类的问题。包含某某的文献,都是怎么做的?为什么某某的表现是最好的?
  • 查不到区的文献
    • arXiv 不建议看。
    • Conference 文献:CCF 对 Conference 有分级,A 会(靠前的叫顶级会议)值得看,B 会和 C 会就不建议看了。
      • AI 领域顶级会议
        • CVPR (IEEE/CVF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onference)
        • ICCV (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)
        • ICML (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)